來到中央也將近一個多月,

所謂的生活適應也逐漸以虛糜取代,

隨時都感到愜意悠哉,卻也永遠有忙不完的事,

緊湊的腳步不自覺顯溢,飯午後,再度回到宿舍時常都已隔天了,

所謂的夜闌人靜根本是癡人說夢,四個人擠在宿舍,不時有夜貓子穿插亂竄,

整個所謂幽靜情調早已煙消雲散,更遑論CS的煙硝味和現代流行音樂的合奏。




曾經滄海難為水,除卻巫山不是雲。

這幾堂社會學不斷將我們的想法重灌,讓思維不再單一式地傻傻接受,

至少能在聲響效果十足的廣告節目裡,挖掘出左派所批判的殘酷事實。

保力達就是個很好的題材,為何這隻簡單又無趣的廣告可以歷久不衰?

因為他在說服你,更進一步來講,他們是在催眠那些勞工階級,

讓他們能安心地做好齒輪的職責,任勞任怨地被資方壓榨,安分守己地當個他們所期盼的好員工,

表面上是在誇讚勞工的不可或缺存在價值,檯面下是要你願打願挨,成為服從的傀儡。

除此之外,社會學更去研討「關係」。

社會由個人組成,個人的必然也是社會的,

社會元素間重複出現且有秩序的關係與現象,就是所謂的社會結構。

角色是一種社會期待,但在往後的日子裡,卻有八成以上的不快樂都建築在角色衝突上,

會因為角色的優先順序而產生困擾,

小則大義滅親、三角關係、考試作弊,大則理想現實衝突,

人生的一生就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,

於是楊宜教授就推薦了這齣MV讓我們去思考。

看的過程中,雞皮疙瘩不斷盤佔全身,

就像現代多數人,許多事都已成為我們回不去的從前,

當時的信念也無以秉持下去,擦乾了眼淚,

仍得像阿嘉砸爛那吉他,把夢想埋葬,

這一種被迫推入科層制度化的結局,是否也是另一種的殘酷社會化呢?




課後,我們前去找教授研討,

他也娓娓道出他生活在科層制度下的悲哀,

最沒錢的兩個研究所都給他考到了,吃遍了朋友喜酒仍沒輪到他,

忙不完的事,像個完美的齒輪不斷運轉,又有女朋友要陪,

嘴上的無所謂在社會價值裡,也成為無形的負擔。

正因為我們是大學生,才可以最單純的去學習,也才有犯錯的權力,

如果能興趣結合理想現實,那是在好不過,然而能達者少之又少,

雖然至今才略識何謂社會學,但在稍早或許我已逐步踏尋這條理想之路走著了。




是什麼讓我們苦拼多年進入大學?

繳了高昂學費到了大學時常蹺課這就是最初的夢想嗎?

我想,這不是大多數人的本意,

只是忘了,忘了何謂初衷的理想。

理想關係的幻滅或許是成長的開始,

若能預設滅幻的後果,先行一步思索且減低犧牲,不也是另類的成長開始嗎?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ebo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